首页 > 聚焦 >  >  > 正文

刚刚,47个大运河古镇在临平大运河畔发出了一份倡议 环球今日报

2023-06-17 14:44:15 来源:橙柿互动

研学夏令营,研学一日游,研学专列......随着暑假的来临,各种形式的研学也已纷纷“上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去哪里?大运河,可以有!

今天上午,在临平区塘栖古镇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上,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古镇代表与中国美院国家造型艺术实验示范中心代表共同签署了《大运河研学游线倡议书》,大家倡议,运河沿线古镇古镇不仅是旅游的目的地,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大运河研学游线值得一起开发和推广。

大运河,为何研学?大运河,何以研学?

大运河,为何研学?

增加孩子学识和能力,同时让古镇“活”起来“火”起来

为什么要倡议开发和推广大运河研学?

“有必要。”昨晚的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成员大会上,一直致力于研究大运河研学发展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国家艺术造型示范实验中心负责人胡惠君斩钉截铁地说。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大运河是一条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文化长廊,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胡惠君说,

千百年来,大运河往来南北,日夜奔流,沿线孕育出众多历史悠久、风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这些古镇就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也是各地区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展示窗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欣赏自然,欣赏人文,接受美育教育,古镇有空间有历史有文化有场地,是最好的一个载体。

“看运河、游运河、品运河、赏运河,真正领悟到大运河厚重深邃的人文历史,增加孩子的学识和能力。研学还对古镇有保护作用,为古镇的发展带来了人气,为古镇的经济带来了价值,从而使古镇‘活’起来更‘火’起来。”

在塘栖古镇景区研学负责人周行看来,研学旅行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古镇活起来的尝试。

“塘栖古镇是一个非遗活化的基地,也是东方生活美学很好的展现。比如广济桥,千年以前,一座桥连接两岸的人间烟火和繁华商贸,现在连接的是古今人文和生活美学的对话。而研学就是让大家走过这座桥,真正走到那个时代,去体验他们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再把他带到现在的生活当中来,所以,研学,是一座文化之桥。”

“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说,中国有两种文化,一个可叫长城文化,一个叫运河文化,长城文化是一个格局文化,运河文化是一个联通文化,在联通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是滋生很多很奇妙的事情。”苏州研学负责人张俊说,在2500年大运河开发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读懂大运河的历史,包括时代的更迭和城市兴衰,那么我们就能够给孩子培养一种特别的历史观,通过整个运河的观察,了解这个城市,包括历史、地理、建筑,包括非遗等等各方面,大运河研学绝对不可错过。

“未来大运河研学的发展是欣欣向荣的,无论是在文化自信上,在研学内容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胡惠君说,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运河古镇的发展要发挥“1+1>2”的效应,进一步团结起来,共同凝聚研学旅游资源,共同搭建协同服务机制,发布《大运河研学游线倡议书》正逢其时,势必能为运河古镇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运河,何以研学?

大运河是一本书,是一个又一个故事

说起大运河研学,塘栖镇姚家埭村的90后、云合小院联合创始人施洁莹,算得上是临平大运河畔“大运河研学实践第一人”。

她从小在大运河边长大。“我对大运河是一份故乡的情怀,塘栖是我的家乡,也是我们的根据地,我的使命就是先把自己家乡的文化深度挖掘且发扬光大。”

她曾发起并组织过不少的大运河研学活动。近期更是推出了两条和中国美院合作的“数韵中国系列之大美运河”研学游线,一条是塘栖,一条是苏州,都正在进行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是运河沿线非常富庶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具有2500多年历史,我们从苏杭开始,沿京杭大运河继续拓展。”施洁莹说,研学计划以杭州塘栖古镇为起点,然后逐步邀约京杭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及沿线古镇共同参与。

“大运河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更蕴藏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其活化后的内容与研学美育课题息息相关。而美院一直以来坚持以‘美境美育美心’育人,成立了中国美院国家造型艺术实验示范中心美育实验项目课题组,课程体系是经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老师多年经验积累,我相信孩子们在中国美院专业的带领下,根可以学习专业美育知识,感知美,接受美的教育。”施洁莹说。

在设置(设计)大运河研学游线上,施洁莹他们有充分的考虑。

“首先我们会挖掘当地文脉,找到古镇上最具价值的人、物、历史,并与美院、当地课程和资源进行匹配提升,在传统参观和体验的基础上创新并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并与古镇商业空间和消费进行多元化的融合。”

“大运河文化应该说是蕴含了丰富的元素,有非遗,有历史,我们会通过‘内容+体验+制作’的模式,从看、学、做等方式多维度的让孩子们沉浸式感知大运河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通过大运河研学,深度对大运河文化进行解读和传承,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边游边学,和历史文化深度融合。”

研学开班中,施洁莹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研学的孩子们说,以前以为大运河只是一条普通的河,一路研学下来,发现它其实是一本百科全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包含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他们也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条运河相当于一部中国史,我觉得运河沿线各个古镇都应充分对当地的运河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我要继续坚持,多多开展大运河研学,好好传播大运河文化。”

塘栖古镇景区的研学,则从资源挖掘的角度,将非遗皮影戏跟塘栖枇杷文化结合,打造了皮皮和塘糖一对IP,进行剧情开发。

临平区融媒体中心尝试的是媒体加研学的探索,今年推出的“枇里杷啦枇杷红了”一日研学游,充实到大运河整体的宣传线,让活动变得更加出彩。

“先枇杷园采摘,中午塘栖古镇寻美食,然后河西埭文化礼堂听非遗传承人讲述“枇杷黄了演结甲戏”的故事,让孩子在赏美景吃美食的同时了解家乡故事。”

昨晚的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成员大会上,江苏省黎里古镇、河北省油坊古镇、山东省南阳古镇、天津市杨柳青镇、浙江省前童古镇、安徽省临涣古镇、北京张家湾古镇的参会代表也就研学探索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研学要跟历史文化相结合,做自己的特色,把各自的精彩挖出来,互通互推,为弘扬运河文化,传承运河精神做出贡献。

大运河古镇联盟“朋友圈”又扩大了

新时代背景下,大运河沿岸古镇该如何接续传承其蕴藏的宝贵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年9月,在首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上,41个古镇组成了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

一年来,各成员单位间合作密切,共同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产业、经济、保护、设计等多方面的发展新思路,推动各项活动一一落地。

今年“五一”前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八省市同步举办了2023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步走。在终点站塘栖古镇,联盟联动大运河沿线其他古镇开设了运河好物共富集市“栖”游记之共富古镇展馆,展现了北京张家湾、天津杨柳青、河北油坊、河南郡县、安徽临涣、山东南阳、江苏瓜洲和浙江前童等8个古镇的文化魅力和非遗产品。

随后,跨越1800公里的“爱上大运河千年古镇行”活动从塘栖古镇出发,一路北上,经过浙江嘉兴乌镇、江苏扬州、山东济宁、南阳、天津杨柳青等地,历时一个月,最终抵达北京通州。民俗展示、非遗展示、互动体验,古镇联盟成员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在大运河沿岸古镇不断引发文化激荡与争鸣。

今天的第二届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上,又有北京通州漷县镇、永顺镇,苏州市盛泽镇、桃源镇等沿线古镇加入了联盟。

研讨会以“大运河古为今用 新时代创新发展”为主题,数十位来自中国大运河沿线的古镇代表,以及历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运河古镇的保护与创新之路。

“运河三老”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铜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通过远程连线送来祝福。

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知名主持人敬一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等围绕大运河新时代传播思路进行探讨交流。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仲伟民,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等专家聚焦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有机更新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专家们认为,运河古镇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应该加强对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挖掘和展示,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创造和提升。

作为两次研讨会的主办地和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的发起地,临平区正以“大运河”为核心全面开启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以“塘栖古镇”为中心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去年,临平以杭州塘为主轴,打造了一条全长29公里的滨水生态休闲绿道,配套建设多个嵌入式体育公园、生态公园,重塑大运河生态与历史风貌,同时,临平区也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打造“大运河科创城”,推动创新要素在此集聚,为千年运河注入新动能。

标签: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